張偉華:手機業跟著互聯網墮落
2014/3/30
峰哥:你家啥東西被抄了。
張偉華:呼吸燈。這是原點手機在視覺標識上最出彩的一處,2013年安卓手機難得的創新。原點手機沒home鍵,用燈光帶代替按鈕,通過感應來觸發交互,我們把它叫做“原色”。在全球也是創新。
我們有注冊專利,好幾家國際品牌都在找來要授權。我們一直沒授權。但猛然間被OPPO最新旗艦機型Find7抄襲了。被國內頂尖手機商抄襲,很榮幸,但沒料到。
峰哥:容易被抄,也說明你門檻不高。
張偉華:OPPO抄了外形,但“內在的魂”沒抄走。我們的設計不僅是個呼吸燈,而代表了13種狀態的交互體系。比如home鍵、menu鍵、返回鍵、快捷應用啟動、狀態信息、開關機動畫展示等。OPPO一樣都沒學會。它只有未接信息閃爍提醒的功能,只是一個“會閃爍的燈泡”。
我們也很驚訝。第一是連OPPO也抄,第二是內在卻一點沒抄下來。只見其形,不得其神。悲哀。
峰哥:既然傷不了你。為啥找媒體喊出來呢。
張偉華:這是個極壞的苗頭。手機業也象互聯網了。
90年代到2000年初那會兒還是創新為主流。包括國內手機商,每一家都有獨特應用特點。象廈新A8,用翻蓋+設計打動用戶,后來三星的設計也是脫胎于此,一款手機賣上全國前三,廈新就此上大臺階。那時做國內手機的基本都是國外大品牌出來的人,都走至少是微創新的路子。
05年山寨機興起。創新有成本,抄襲無成本。在成本面前,要么死,要么茍且偷生。低成本抄襲,大家都理解。這跟互聯網里你抄我、我抄你一樣。
峰哥:高度概括下抄襲的原因。
張偉華:第一,節約成本。省人力物力。第二,更好賣。畢竟人家的創新被市場接受了。第三,不犯錯。風險控制。
這三點都跟移動互聯網很像。
峰哥:抄硬件跟抄互聯網還是有不同。
張偉華:硬件抄襲更可怕。互聯網不斷升級,漸進式微創新是它持續升級的動力。而硬件是定型的,一部手機出來就管一年。很可怕。會扼殺整個行業發展的動力。
峰哥:但硬件抄襲也更廢時間。互聯網抄襲快很多。“在互聯網上誰都不比誰聰明5分鐘”。
張偉華:所以我們反制抄襲的最大措施是持續創新。你要抄也是我推出3個月之后。這3個月里我是的。我保證每一次發布都有新亮點,你永遠跟在屁股后面。這點蘋果做得淋漓盡致,每一代,iPhone都領先業界。
峰哥:能從互聯網上借鑒到什么反制措施。
張偉華:第一,做更快、更多的創新和迭代。第二,做巨頭不愿做的累活、臟活,做垂直縱深,跟巨頭互補。第三,被巨頭收購。
峰哥:國際上也是抄襲吧。
張偉華:最典型就是韓國棒子。我不點它的名字,怕打官司,你懂的。棒子就是全方面抄蘋果,從外觀到結構設計和主交互,兩家一直打專利官司,一度在美國面臨被禁售。開始棒子抄得堅決,幅度、角度、長寬高都原版照搬,只是做一個等比縮放,用個大一號的屏幕。最后官司輸了,賠錢了事。
峰哥:看來打官司也解決不了抄襲。頂多喊喊話,道德制裁,挺悲哀。
張偉華:在中國就更不行了。即使你有專利也擋不住。行業潛規則,囚徒困境。誰火就抄誰,短平快,基本不會錯。大部分深圳廠商,只看當下,不看未來,只關心這一筆訂單能不能賺到錢。
iPhone的全套資料,剛開始20幾萬能買到,現在幾萬就行,能做出跟iPhone外觀一模一樣的東西,大部分用戶是分辨不出來的。或者就是拉長或加寬。抄襲是生存之道。
但那是山寨廠商抄國際大品牌。象OPPO這樣我們一度尊敬的領頭羊抄原點這樣的創業公司,真是沒料到。OPPO是該有自己的追求的。
峰哥:真正能在互聯網上立住的不是赤裸裸抄襲,而是“借鑒”,借鑒后長出自己的東西。
張偉華:微信就是這樣。剛開始小米也說微信抄它,可現在微信的綜合體驗遠遠領先任何一款社交APP。我們的國產手機商應該進化到這個階段。但,硬件不像軟件,一出廠就定型,還拼命趕時間,借鑒也是下一款的事,于是抄襲就是赤裸裸的。
峰哥:韓國棒子為啥能抄得這么成功。
張偉華:棒子進安卓市場晚。它思路就是走捷徑。棒子不缺研發能力和錢,但要控制風險。所以抄蘋果最好。棒子開始的工業設計不強,但工業制造強。抄過來,換一個大號的屏幕,就賣得出去。
其實韓國棒子每個行業都這樣。做汽車的那幾家,把歐美的車型內核抄過來,換一個大號的殼子,就能賣給中國人。
日本人就不同。索尼是一直自主創新,雖然頭破血流。它每一款都走獨特路線,比如防水、防塵、防震,費力不討好的小眾需求,但不被市場認可,賣得苦。
韓國人就是精明的生意人,抄蘋果,基本沒失敗的可能性。
峰哥:小米也被抄吧。
張偉華:連外觀到MIUI都灌進去,一般用戶看不出來。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小米在外觀和工業設計上沒創新,是渠道和營銷創新,山寨公司只需要抄襲硬件,小米火他們就賣出去了。
八卦一下,一家深圳公司,在法國做了個wiko,就是小米模式,粉絲參與。做得不錯,在法國這樣一個小國一年能賣200萬部。
峰哥:原點下一代有啥創新。
張偉華:市場太殘酷,這世道也沒人同情弱者,只能用堅硬的產品去還擊。
原點下一代會跟現在的手機體系有區隔,會把穿戴式功能融入手機,反過來讓你把部分不合時宜的穿戴式設備放棄。要跟生活緊密相關,比如體脂含量檢測會被做進去,保證獨特點。
第二,加大你抄襲的門檻。比如新材料你就抄不了。我們的金屬型材最耐磨、不掉漆。你很難做到。盡可能把抄襲變成具有技術含量的東西。
第三,跟首飾掛靠,有美感,跟藍牙、Sensor這些智能硬件的周邊結合上。比如水杯,不是獨立的產品線,而是手機附屬品。
第四,硬件+軟件,就很難抄。比如吃飯時拍個照片,就自動把食物分門別類,計算熱量,建議你吃哪個好。
峰哥:未來創新的路還寬嗎。
張偉華:表面上看,不寬。之前手機可以翻蓋、直版、側滑、全鍵盤各種設計。現在手機都是大屏幕、無鍵盤,可設計空間本身被壓縮到很低。創新很難,這是事實。
最近一段就是堆砌炒作CPU,炒這個概念用戶買賬。可除了少數幾個3D游戲要高頻CPU,普通的夠用了。
將來更重要是整體設計和做工質量、用料、結構設計。現在大家不愿花心思搞這些,因為都是慢工出細活,耗費精力物力。但這些恰恰是可以繼續創新的地方。iPhone5C就把塑料殼做出陶瓷的感覺。
再加上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空間,智能硬件的結合,生活方方面面的結合。換一個看世界的角度,就有很多可能。如果一個手機領頭羊今天就開始靠抄外觀混日子,那基本可以斷定它的視野里沒有未來了。它很危險。
張偉華:呼吸燈。這是原點手機在視覺標識上最出彩的一處,2013年安卓手機難得的創新。原點手機沒home鍵,用燈光帶代替按鈕,通過感應來觸發交互,我們把它叫做“原色”。在全球也是創新。
我們有注冊專利,好幾家國際品牌都在找來要授權。我們一直沒授權。但猛然間被OPPO最新旗艦機型Find7抄襲了。被國內頂尖手機商抄襲,很榮幸,但沒料到。
峰哥:容易被抄,也說明你門檻不高。
張偉華:OPPO抄了外形,但“內在的魂”沒抄走。我們的設計不僅是個呼吸燈,而代表了13種狀態的交互體系。比如home鍵、menu鍵、返回鍵、快捷應用啟動、狀態信息、開關機動畫展示等。OPPO一樣都沒學會。它只有未接信息閃爍提醒的功能,只是一個“會閃爍的燈泡”。
我們也很驚訝。第一是連OPPO也抄,第二是內在卻一點沒抄下來。只見其形,不得其神。悲哀。
峰哥:既然傷不了你。為啥找媒體喊出來呢。
張偉華:這是個極壞的苗頭。手機業也象互聯網了。
90年代到2000年初那會兒還是創新為主流。包括國內手機商,每一家都有獨特應用特點。象廈新A8,用翻蓋+設計打動用戶,后來三星的設計也是脫胎于此,一款手機賣上全國前三,廈新就此上大臺階。那時做國內手機的基本都是國外大品牌出來的人,都走至少是微創新的路子。
05年山寨機興起。創新有成本,抄襲無成本。在成本面前,要么死,要么茍且偷生。低成本抄襲,大家都理解。這跟互聯網里你抄我、我抄你一樣。
峰哥:高度概括下抄襲的原因。
張偉華:第一,節約成本。省人力物力。第二,更好賣。畢竟人家的創新被市場接受了。第三,不犯錯。風險控制。
這三點都跟移動互聯網很像。
峰哥:抄硬件跟抄互聯網還是有不同。
張偉華:硬件抄襲更可怕。互聯網不斷升級,漸進式微創新是它持續升級的動力。而硬件是定型的,一部手機出來就管一年。很可怕。會扼殺整個行業發展的動力。
峰哥:但硬件抄襲也更廢時間。互聯網抄襲快很多。“在互聯網上誰都不比誰聰明5分鐘”。
張偉華:所以我們反制抄襲的最大措施是持續創新。你要抄也是我推出3個月之后。這3個月里我是的。我保證每一次發布都有新亮點,你永遠跟在屁股后面。這點蘋果做得淋漓盡致,每一代,iPhone都領先業界。
峰哥:能從互聯網上借鑒到什么反制措施。
張偉華:第一,做更快、更多的創新和迭代。第二,做巨頭不愿做的累活、臟活,做垂直縱深,跟巨頭互補。第三,被巨頭收購。
峰哥:國際上也是抄襲吧。
張偉華:最典型就是韓國棒子。我不點它的名字,怕打官司,你懂的。棒子就是全方面抄蘋果,從外觀到結構設計和主交互,兩家一直打專利官司,一度在美國面臨被禁售。開始棒子抄得堅決,幅度、角度、長寬高都原版照搬,只是做一個等比縮放,用個大一號的屏幕。最后官司輸了,賠錢了事。
峰哥:看來打官司也解決不了抄襲。頂多喊喊話,道德制裁,挺悲哀。
張偉華:在中國就更不行了。即使你有專利也擋不住。行業潛規則,囚徒困境。誰火就抄誰,短平快,基本不會錯。大部分深圳廠商,只看當下,不看未來,只關心這一筆訂單能不能賺到錢。
iPhone的全套資料,剛開始20幾萬能買到,現在幾萬就行,能做出跟iPhone外觀一模一樣的東西,大部分用戶是分辨不出來的。或者就是拉長或加寬。抄襲是生存之道。
但那是山寨廠商抄國際大品牌。象OPPO這樣我們一度尊敬的領頭羊抄原點這樣的創業公司,真是沒料到。OPPO是該有自己的追求的。
峰哥:真正能在互聯網上立住的不是赤裸裸抄襲,而是“借鑒”,借鑒后長出自己的東西。
張偉華:微信就是這樣。剛開始小米也說微信抄它,可現在微信的綜合體驗遠遠領先任何一款社交APP。我們的國產手機商應該進化到這個階段。但,硬件不像軟件,一出廠就定型,還拼命趕時間,借鑒也是下一款的事,于是抄襲就是赤裸裸的。
峰哥:韓國棒子為啥能抄得這么成功。
張偉華:棒子進安卓市場晚。它思路就是走捷徑。棒子不缺研發能力和錢,但要控制風險。所以抄蘋果最好。棒子開始的工業設計不強,但工業制造強。抄過來,換一個大號的屏幕,就賣得出去。
其實韓國棒子每個行業都這樣。做汽車的那幾家,把歐美的車型內核抄過來,換一個大號的殼子,就能賣給中國人。
日本人就不同。索尼是一直自主創新,雖然頭破血流。它每一款都走獨特路線,比如防水、防塵、防震,費力不討好的小眾需求,但不被市場認可,賣得苦。
韓國人就是精明的生意人,抄蘋果,基本沒失敗的可能性。
峰哥:小米也被抄吧。
張偉華:連外觀到MIUI都灌進去,一般用戶看不出來。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小米在外觀和工業設計上沒創新,是渠道和營銷創新,山寨公司只需要抄襲硬件,小米火他們就賣出去了。
八卦一下,一家深圳公司,在法國做了個wiko,就是小米模式,粉絲參與。做得不錯,在法國這樣一個小國一年能賣200萬部。
峰哥:原點下一代有啥創新。
張偉華:市場太殘酷,這世道也沒人同情弱者,只能用堅硬的產品去還擊。
原點下一代會跟現在的手機體系有區隔,會把穿戴式功能融入手機,反過來讓你把部分不合時宜的穿戴式設備放棄。要跟生活緊密相關,比如體脂含量檢測會被做進去,保證獨特點。
第二,加大你抄襲的門檻。比如新材料你就抄不了。我們的金屬型材最耐磨、不掉漆。你很難做到。盡可能把抄襲變成具有技術含量的東西。
第三,跟首飾掛靠,有美感,跟藍牙、Sensor這些智能硬件的周邊結合上。比如水杯,不是獨立的產品線,而是手機附屬品。
第四,硬件+軟件,就很難抄。比如吃飯時拍個照片,就自動把食物分門別類,計算熱量,建議你吃哪個好。
峰哥:未來創新的路還寬嗎。
張偉華:表面上看,不寬。之前手機可以翻蓋、直版、側滑、全鍵盤各種設計。現在手機都是大屏幕、無鍵盤,可設計空間本身被壓縮到很低。創新很難,這是事實。
最近一段就是堆砌炒作CPU,炒這個概念用戶買賬。可除了少數幾個3D游戲要高頻CPU,普通的夠用了。
將來更重要是整體設計和做工質量、用料、結構設計。現在大家不愿花心思搞這些,因為都是慢工出細活,耗費精力物力。但這些恰恰是可以繼續創新的地方。iPhone5C就把塑料殼做出陶瓷的感覺。
再加上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空間,智能硬件的結合,生活方方面面的結合。換一個看世界的角度,就有很多可能。如果一個手機領頭羊今天就開始靠抄外觀混日子,那基本可以斷定它的視野里沒有未來了。它很危險。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