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用戶體驗 走在互聯網行業最前端
2013/8/13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6年到1993年處于研究試驗階段,這時候的中國互聯網僅局限于科研部門和高校的學術研究;第二階段從94年開始到96年處于起步階段,94年實現了和Internet的TCP/IP連接,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而從1997年一直到今天,都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中國現在是互聯網發展最快速的國家,藍汛成立于1998年,也經歷了這十五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中的起起伏伏。”作為中國CDN行業內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從成立之初很小的業務規模一直發展到今天每年有近9億的營收,同時保持著30%-40%的年增長率。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張墾向記者娓娓道來。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張墾
據悉,藍汛占有國內52%的市場份額。同時,在國外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公司整體營收的10%。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部署了一萬五千臺服務器,遍布120個城市,藍汛的業務構成除了主營的CDN業務外,還包括云業務、托管式IDC服務、動態加速服務和移動互聯網業務。
隨著整個互聯網的發展,一些傳統企業也在加緊對互聯網領域的投入。“像機票業務,過去藝龍和攜程等互聯網公司占據了航空公司很大的份額。近年來包括國航、海航等許多航空公司為了提高毛利,都開始建設相關系統直接面對旅客銷售。”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蘇寧與國美等傳統家電銷售企業上。對于這種變化,藍汛建立了針對傳統企業的新銷售團隊。“以前互聯網企業問我們要的是有效的帶寬,而傳統企業要的是整套的解決方案。在傳統企業眼中,藍汛是互聯網的專家。基于此,藍汛要提供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張墾特別提到,在近來火熱的數據分析方面,英特爾為藍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互聯網企業不同的是,許多傳統企業并不關注帶寬。“這就使得藍汛必須了解他們的業務模式,并從其業務的角度去思考提供相應的服務,為客戶提高直接的經濟利益。這一過程讓藍汛也獲得了成長,使藍汛從過去單一的為互聯網客戶服務,成長為具備有服務更多傳統企業客戶能力的公司。
據張墾介紹,藍汛從2011年針對移動互聯網方向推出了內容感知網絡服務。這也是藍汛繼擴展傳統企業業務發展外,另一核心戰略。“過去,傳統的CDN基本上只是為在固網服務。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性增長,各式各樣的終端設備都接入了互聯網,不單是WiFi,基于運營商3G網絡的用戶也越來越多。而流量顯然是用戶需要關注的話題。內容感知是包括對終端的感知、對網絡的感知、對應用的感知。這樣服務商才知道如何為不同設備、不同網絡、不同應用的最終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以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張墾認為,WiFi從一定程度上看只是固網的延伸,真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主要承載網絡將是運營商所提供的更普及的3G/4G網絡。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宗劼
而在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宗劼看來,為支撐藍汛移動互聯網和擴展傳統企業戰略的核心手段在于突破性的技術研發。“在藍汛的核心系統研發上,我們靠的是自主研發,包括跟CDN相關的流量調度、Cache軟件、后臺支撐管理平臺等等這些系統都完全是自主研發。”作為一名公司成立伊始的老員工,宗劼全程參與設計了藍汛從第一代CDN平臺到目前第三代CDN平臺的架構體系。
英特爾則在技術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據宗劼介紹,藍汛在CPU計算能力的分配上,與英特爾一起進行針對性優化使得單設備的負載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存儲方面,CDN體系架構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容量和I/O能力上。近年來,隨著視頻業務的興起,藍汛在存儲容量上已經進行了上百倍的擴展;同時,藍汛在大約三四年前就對SSD方案進行過嘗試,以解決I/O能力的問題。隨著與英特爾在固態存儲領域的合作深入,在不斷的測試和調優后,最終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傅亮有感而發:“藍汛在全國有超過500個節點,每個節點有超過100T的存儲能力。從公司運營的角度看,考慮到設備兩年到五年的折舊期,在普通城市部署一個機柜一年的成本大約是五萬到六萬人民幣,而在北京這個數字則是近十萬。如果采用SSD方案來實現的話,則可以將運營成本有效降低20-30%。”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傅亮
對此,傅亮進一步解釋道:“隨著以電商促銷為代表的互聯網突發性事件的增多,我們的服務器壓力非常大,這對于企業服務來說就是存在的隱患。而在采用SSD方案后,我們的服務器總體投入量卻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采用SSD方案的吞吐量和I/O能力遠遠超過SATA方案。有效提升了單位設備的吞吐能力,這一改變使得過去需要三個機柜接近36臺的服務器才能達到的帶寬大大降低。目前是20至24臺設備只需要兩個機柜就可以滿足服務要求。”而來自藍汛的測試報告顯示,使用英特爾SSD設備和純SATA設備相比,在服務帶寬總體一致的前提下。在IO服務響應時間上縮短了 97.3% ,而在藍汛Cache 軟件處理請求時間上則縮短了54.7%。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網絡設備上面。“從過去的百兆網卡、千兆網卡到萬兆網卡,如果簡單的看只是一個技術的演進。但是在與英特爾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英特爾事實上有著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數據平面開發套件)這樣的優秀技術。DPDK可以充分發揮萬兆網卡的能力,特別是在包轉發處理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網卡實現近萬兆的線速包轉發和控制能力。”宗劼如是說。
在此基礎上,藍汛正在CDN網絡中進行重要的技術改造。一方面,通過藍汛遍布全國的節點,通過DPDK進行網絡攻擊威脅包的過濾處理與之前采用 IP Table的方式提高了大約50倍,可以形成非常大的抗攻擊網絡;另一方面的提升來自負載均衡處理能力,通過該技術可以使Cache命中率獲得有效提升,這也是CDN行業在持續追求的目標。對此,宗劼進一步解釋道:“Cache命中率的提升,回源的比例就會降低,源站承受的壓力就會越小。這樣可以直觀的提升用戶體驗。”
在訪談的最后,宗劼表示在這些年與英特爾的合作過程中,最大的感觸在于英特爾工程師們樂于分享的態度,這極大的幫助了藍汛技術人員水平獲得全面的提升。傅亮則表示,從運營成本角度看,英特爾的整體解決方案使得藍汛在新的軟硬件技術搭配利用上獲得了最迅速全面的支持,讓藍汛可以走在互聯網行業的前端,使藍汛更好的體現其核心價值:降低用戶深入互聯網的門檻。
“中國現在是互聯網發展最快速的國家,藍汛成立于1998年,也經歷了這十五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中的起起伏伏。”作為中國CDN行業內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從成立之初很小的業務規模一直發展到今天每年有近9億的營收,同時保持著30%-40%的年增長率。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張墾向記者娓娓道來。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張墾
據悉,藍汛占有國內52%的市場份額。同時,在國外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公司整體營收的10%。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部署了一萬五千臺服務器,遍布120個城市,藍汛的業務構成除了主營的CDN業務外,還包括云業務、托管式IDC服務、動態加速服務和移動互聯網業務。
隨著整個互聯網的發展,一些傳統企業也在加緊對互聯網領域的投入。“像機票業務,過去藝龍和攜程等互聯網公司占據了航空公司很大的份額。近年來包括國航、海航等許多航空公司為了提高毛利,都開始建設相關系統直接面對旅客銷售。”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蘇寧與國美等傳統家電銷售企業上。對于這種變化,藍汛建立了針對傳統企業的新銷售團隊。“以前互聯網企業問我們要的是有效的帶寬,而傳統企業要的是整套的解決方案。在傳統企業眼中,藍汛是互聯網的專家。基于此,藍汛要提供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張墾特別提到,在近來火熱的數據分析方面,英特爾為藍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互聯網企業不同的是,許多傳統企業并不關注帶寬。“這就使得藍汛必須了解他們的業務模式,并從其業務的角度去思考提供相應的服務,為客戶提高直接的經濟利益。這一過程讓藍汛也獲得了成長,使藍汛從過去單一的為互聯網客戶服務,成長為具備有服務更多傳統企業客戶能力的公司。
據張墾介紹,藍汛從2011年針對移動互聯網方向推出了內容感知網絡服務。這也是藍汛繼擴展傳統企業業務發展外,另一核心戰略。“過去,傳統的CDN基本上只是為在固網服務。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性增長,各式各樣的終端設備都接入了互聯網,不單是WiFi,基于運營商3G網絡的用戶也越來越多。而流量顯然是用戶需要關注的話題。內容感知是包括對終端的感知、對網絡的感知、對應用的感知。這樣服務商才知道如何為不同設備、不同網絡、不同應用的最終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以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張墾認為,WiFi從一定程度上看只是固網的延伸,真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主要承載網絡將是運營商所提供的更普及的3G/4G網絡。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宗劼
而在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宗劼看來,為支撐藍汛移動互聯網和擴展傳統企業戰略的核心手段在于突破性的技術研發。“在藍汛的核心系統研發上,我們靠的是自主研發,包括跟CDN相關的流量調度、Cache軟件、后臺支撐管理平臺等等這些系統都完全是自主研發。”作為一名公司成立伊始的老員工,宗劼全程參與設計了藍汛從第一代CDN平臺到目前第三代CDN平臺的架構體系。
英特爾則在技術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據宗劼介紹,藍汛在CPU計算能力的分配上,與英特爾一起進行針對性優化使得單設備的負載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存儲方面,CDN體系架構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容量和I/O能力上。近年來,隨著視頻業務的興起,藍汛在存儲容量上已經進行了上百倍的擴展;同時,藍汛在大約三四年前就對SSD方案進行過嘗試,以解決I/O能力的問題。隨著與英特爾在固態存儲領域的合作深入,在不斷的測試和調優后,最終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傅亮有感而發:“藍汛在全國有超過500個節點,每個節點有超過100T的存儲能力。從公司運營的角度看,考慮到設備兩年到五年的折舊期,在普通城市部署一個機柜一年的成本大約是五萬到六萬人民幣,而在北京這個數字則是近十萬。如果采用SSD方案來實現的話,則可以將運營成本有效降低20-30%。”
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傅亮
對此,傅亮進一步解釋道:“隨著以電商促銷為代表的互聯網突發性事件的增多,我們的服務器壓力非常大,這對于企業服務來說就是存在的隱患。而在采用SSD方案后,我們的服務器總體投入量卻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采用SSD方案的吞吐量和I/O能力遠遠超過SATA方案。有效提升了單位設備的吞吐能力,這一改變使得過去需要三個機柜接近36臺的服務器才能達到的帶寬大大降低。目前是20至24臺設備只需要兩個機柜就可以滿足服務要求。”而來自藍汛的測試報告顯示,使用英特爾SSD設備和純SATA設備相比,在服務帶寬總體一致的前提下。在IO服務響應時間上縮短了 97.3% ,而在藍汛Cache 軟件處理請求時間上則縮短了54.7%。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網絡設備上面。“從過去的百兆網卡、千兆網卡到萬兆網卡,如果簡單的看只是一個技術的演進。但是在與英特爾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英特爾事實上有著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數據平面開發套件)這樣的優秀技術。DPDK可以充分發揮萬兆網卡的能力,特別是在包轉發處理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網卡實現近萬兆的線速包轉發和控制能力。”宗劼如是說。
在此基礎上,藍汛正在CDN網絡中進行重要的技術改造。一方面,通過藍汛遍布全國的節點,通過DPDK進行網絡攻擊威脅包的過濾處理與之前采用 IP Table的方式提高了大約50倍,可以形成非常大的抗攻擊網絡;另一方面的提升來自負載均衡處理能力,通過該技術可以使Cache命中率獲得有效提升,這也是CDN行業在持續追求的目標。對此,宗劼進一步解釋道:“Cache命中率的提升,回源的比例就會降低,源站承受的壓力就會越小。這樣可以直觀的提升用戶體驗。”
在訪談的最后,宗劼表示在這些年與英特爾的合作過程中,最大的感觸在于英特爾工程師們樂于分享的態度,這極大的幫助了藍汛技術人員水平獲得全面的提升。傅亮則表示,從運營成本角度看,英特爾的整體解決方案使得藍汛在新的軟硬件技術搭配利用上獲得了最迅速全面的支持,讓藍汛可以走在互聯網行業的前端,使藍汛更好的體現其核心價值:降低用戶深入互聯網的門檻。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