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來勢洶洶,網上“圈地”監管將至?
2013/8/11
涉足線上移動支付的微信和阿里浪的“圈地”運動才剛剛開始,也有消息稱,支付寶在未來的一周推出信用支付服務,能夠直接透支消費,額度最高5000元。而微信也將涉獵理財產品。7月31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對外宣布京東已經成立了金融集團,不日,這家新的互聯網金融勢力便開始招兵買馬。而在其招聘啟事上,除了供應鏈金融部經理、產品經理(企業小微貸款/供應鏈金融)等已有業務之外,還有“產品經理(P2P金融交易平臺)”和“P2P業務崗”兩個職位。
也就在近日,由人民銀行牽頭成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正在開展一次大規模互聯網金融調研,調研首站便是上海的幾家網絡借貸公司。而重慶金融辦對幾家以線下業務為主的P2P公司的整改活動也引發了輿論對監管的猜測。
P2P“正規軍”勢力擴張
“京東如果做P2P,可能更傾向于服務自身POP平臺上的B2C企業。”杭州銀貨通CEO俞江解釋,現在從供應鏈數據出發的P2P業務主要參考三類數據: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和物流中的動產。
“京東應該會發揮它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優勢,做應收賬款質押,也有可能依靠自身物流做一些動產抵押。”他分析。
同樣做供應鏈P2P業務的俞江認為,京東的加入,不會對他有競爭。他表示京東業務以電子商務客戶的應收賬款為主,銀貨通以原料、工業半成品企業的動產為主。而且發展初期京東不會將業務擴展到POP平臺之外。
“這是一件好事。”他評價,“更多有影響力的企業進來,可以起到標桿的作用,規范行業行為,同時對監管也有好處。”
之前,沒有門檻導致從業人員參差不齊使P2P飽受詬病。已有的P2P平臺公司“出身”各異,包括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等,而完全沒有金融從業背景的平臺也不在少數。
打造金融理財產品平臺
不同于京東尚處于“招兵買馬”的初級階段,微信顯然已經走得更快。
而更重要的是,相比移動支付的小額市場,借助微信交易平臺,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也扎堆涌現,對比此前先行的余額寶,微信支付的下一個大目標定位于銀行理財業務。
目前,除了獨立第三方基金投資顧問公司好買財富推出的業內首個微信基金交易平臺,南方基金、博時基金、嘉實基金等都有自己的公眾平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微信將成為更多金融理財產品的銷售以及支付平臺。” 艾瑞咨詢分析師謝春說。
8月1日,華夏基金率先推出微信銷售,通過微信平臺推出“微理財”——活期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未來微信支付將搭建一個銷售平臺,目前還有包括易方達、工銀瑞信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也正在洽談,扎堆向微信支付拋出“橄欖枝”。
另有消息稱,微信支付團隊已經在緊鑼密鼓地與多家銀行展開協商,下一步即將引入銀行理財產品。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微信下單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將不再是夢想。
事實上,銀行觸“微”由來已久。7月,招商銀行再度宣布升級了微信平臺,推出了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銀行”,服務范圍也從單一信用卡服務拓展為集借記卡、信用卡業務為一體的全客群綜合服務平臺。7月28日,四大行之一的工行也宣布推出微信銀行服務。
實際上無論移動支付也好,互聯網支付也好,兩者的迅猛發展和激烈競爭帶來的都是整個市場支付格局的改變,同時也帶給銀行更多的壓力和創新動力。
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認為,移動金融特別是移動支付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手機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業務;第二類是NFC近場支付。
但根據艾瑞咨詢研報顯示,盡管包括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開通了近場支付,但今年二季度占比僅為2.5%,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大規模”調研
接踵而至的“創新”,顯然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大規模調研正在進行中。
8月3日陸金所發文稱,根據國務院的有關批示,相關部門組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8月1日專程到滬、杭兩地進行調研。
據悉,該小組由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法制辦共同組成,由人民銀行牽頭。在上海對包括陸金所、拍拍貸、你我貸在內的5家網貸平臺進行了集體調研和實地走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次調研依舊是“摸底”,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小組還是“以聽為主,慎做表態”。接受采訪的平臺負責人普遍認為,正式的政策出臺尚不可知,“調研了解也總得持續一段時間吧。”一位負責人說。
早在2012年底,廣州、上海等地就對本地區的網絡借貸平臺進行了初步調研。之后央行層面的小規模調研指導也沒有間斷。就在7月初,央行副行長劉士余主持召開網絡信貸專題座談會,有條法司、貨幣政策司、金融穩定局、支付司和征信管理局5部門與9家平臺直接座談。
近日有媒體稱,重慶對P2P違規業務整肅活動收官,已有1家P2P公司注銷,其余4家被要求逐筆清退現有的4.86億元債權債務。
但涉事公司之一的宜信公告稱其重慶分公司各項工作正常進行,相關監管部門并未再次表態。由地方政府出面對P2P行業的首次整治活動似乎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其實早在5月,重慶市便由工商局會同市金融辦、市銀監局、市公安局和人民銀行等部門對當地幾家以線下業務為主的P2P公司進行檢查。
5月28日,重慶市工商局網站就曾發文稱,以市打非辦名義分別約談五家公司法定代表人進行誡勉談話,要求立即自行停止違規業務,并自查整改。
記者采訪到第三方平臺網貸天眼的負責人侯濱時,對方則認為該整改活動只是地方性行為,甚至有可能只是針對規模相對較大的這5家企業。
“重慶地區各家線上P2P平臺還在正常營業。”侯濱說。
據悉,調研組主要關注的是,在新的技術形勢下,互聯網金融將會導致原有的監管手段難以適應新的要求,并且,互聯網金融的跨界經營方式,也需要各監管部門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