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軟件產業投資機制勢在必行
2011/5/18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近年來暴利企業幾乎集中于軟件開發、網絡游戲開發、電子網站建設行業。軟件企業廣闊前景使其更為備受關注,曾經他每年有規模、有資金、有名氣,如今其實力逐漸被發覺和顯現。
軟件產業蓬勃發展
一直以來,信息產業被認為是知識經濟的支柱產業,特別是軟件產業享受很高的地位,被列入我國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和信息產業圖強的重點。
我國軟件市場已具備一定的開發與營銷能力, 軟件產品的三大類型系統軟件、支撐軟件和應用軟件,統軟件的平均市場占有率10.7%份額較小;支撐軟件平均市場占有率22.8%;應用軟件成為目前發展的重點,占有市場份額66.5%。
目前主要由國家計委和信息產業部于認定的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包括: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大連軟件園、上海浦東軟件園、杭州軟件園、江蘇軟件園、珠海南方軟件園等。軟件出口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也得到大力發展。為了使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共享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有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飛躍發展,一批相關企業迅速崛起,取得應用成果。隨著信息產業越來越得到國家重視,并成為“十二五規劃”重點,“4號文”中提出,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批準的業務范圍內,可對符合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范圍、條件的軟件和集成電路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國家提出鼓勵和支持軟件企業加強產業資源整合政策。軟件行業的行業得到金融政策扶持,企業重組并購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體制性障礙的解決得到突破。
2010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及國稅總局近日聯合發出通知,公布了2010年240家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名單:包括華勝天成、用友軟件、四維圖新等企業。
上述企業根據規定,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當年未享受低于10%的稅率優惠的,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我國軟件企業規模還比較小
然而如此一個仍有龐大需求的市場,我國軟件產業規模卻相較甚小,沒有得到規模化發展,僅為美國的0 6%,從而抗風險能力差,產業化程度低。九十年代年我國軟件銷售額僅為2 2億元, 10年間增長108 2倍,然而我國軟件銷售額占世界市場卻還不到1%的份額。
我國軟件企業目前主要以中小型為主,用友、北大方正、東大阿爾派等規模較大,市場向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集中。軟件企業中50人以下的占據約一半。在我國約有50000家的軟件企業里,從事研發及銷售的企業約2000家,其余3000家重點從事信息服務業。軟件企業集體和私營性質的企業占60%,三資企業約占10%,國有企業約占30%。
軟件人才總體來說十分缺乏,尤其是高級人才。數據顯示,軟件產業的從業人員有17萬人左右,軟件專業人才每年增加1 5萬人,70%為軟件工程師。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軟件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未真正形成現代化的產業。軟件公司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管理能力不健全,分工存在不合理狀況,缺乏長效機制,欠缺人才發掘、培訓、管理、儲備機制。
除規模之外,軟件產業存在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缺乏風險投資體系支撐等問題。
有人說軟件產業很適合進行風險投資,然而也不得不看到其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并存。
規范軟件產業
建立軟件產業的投資機制
隨著軟件受到政府的支持,隨著我“十二五”規劃落實,電子信息產業和軟件產業已經被擺到戰略產業地位。
如何真正解決軟件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為此,業內人士指出,對具有發展前景的軟件開發企業提供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拓寬軟件企業擴展籌融資渠道,積極推進軟件企業上市(包括創業板等市場)融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行政手段干預打擊盜版行為,統一合理布局我國軟件產業園區,國內企業主動承擔重大工程和重點應用系統,政府積極有效支持等。
而對于軟件企業而言,改善企業管理,提高競爭能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了其軟件開發能力及軟件產品的質量,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利用能力,主動研發創新,保證了向國外軟件出口的高速增長才是長期生存發展、進步擴大軟件產業的必由之路。